2012年新年到
华东旅游,地处
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的寒山寺,始建于南梁天监年间(公元502—519年),原名妙利普明塔院。相传唐贞观年间,高僧寒山、抬得由
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,从此后人慕其名,改称寒山寺。
千百年来,寒山寺几经兴废。除诗碑外,无复留存。现存的殿字为清末重建,主要有大雄宝殿、藏经楼、碑廊、钟楼等。寺外河流映带,石桥高耸,寺内曲槛回廊,绿树黄墙,颇有“曲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”之意境。
寒山寺向以夜半钟声闻名于世,名刹听钟为其一大特色。相传唐代天宝年间,诗人张继赶考落第,催舟返乡,途经苏州,夜泊枫桥,偶闻钟声,触景生情,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《枫桥夜泊》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”。相得益彰,寒山寺由此蜚声海内外。
寒山无山,寒山有钟。唐宋时代,姑苏一带寺庙有夜半打钟的习俗。月夕霜晨,犹有余韵,然而,寒山寺的铜钟历尽劫难,时断时响。张继诗咏的
“唐钟”,早已散失。但是,唐钟绝响明钟继。明代嘉靖年间重又铸钟建楼。其时,江南才子唐寅曾为此作《姑苏寒山寺化钟疏》,可惜此钟后流入
日本,不知去向。清末重建寒山寺时,
日本僧人山田摹铸唐代青铜乳头钟送归,至今仍悬于大雄宝殿之内,并镌有钟铭,记述其缘由。至于现今寺内钟楼上悬挂的这口大钟,为清末仿唐雕铸。偶一撞击,钟声洪亮——真有所谓古刹钟声,回荡幽远,余音绕梁,鸣响长达120秒之久。据说日本民间有种传统习俗:每年除夕,阖家团聚之时,以倾听钟声来辞旧迎新!并对我国苏州寒山寺的钟声尤为神往,极欲系往聆听!随着中日友好的发展,近年来,每逢除夕,日本各界人士不远千里,专程前来苏州,虔诚聆听寒山寺那108下夜半钟声,祈盼为之带来吉祥如意!我国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 《枫桥夜泊》早已编入日本的小学课本,可谓妇孺皆知!如今,岁末“寒山寺听钟”亦已成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传统民俗活动。
寒山寺碑刻名闻遐迩。寺内碑廊陈列有各种碑刻。其中以《枫桥夜泊》诗碑最负盛名。此诗最早的书写刻石者为宋代的王珪,可惜早佚;后来,明代吴中才子文徵明补书一石,但因历经火患风化,诗碑所存字迹已不足十字。第三次刻石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补书重外。枫桥古寺、张继佳句、俞樾手迹被人誉为相得益彰的三美。此作,寺中还保存着清代名画家罗聘、郑文焯所绘的“寒山”、“拾得”两位高僧的画像石刻。另有历代名人韦应物、岳飞、陆游、唐寅、王七祯、康有为等人题咏寒山寺的诗文碑刻数十方。
宋太平兴国初年,节度使孙承佑曾于寒山寺建塔七层。元朝末年,塔与寺同时被毁。 1992年,方丈和尚性空在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下,重建浮图,为该寺增加了登高望远的佳处。